海上钢琴师陆地上的人(海上钢琴师陆地上还有什么)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42更新:2022-08-11 18:54:16

《海上钢琴师》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由亚历山卓·巴利科根据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改编,于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4K修复版于2019年11月15日在中国上映。影片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

为什么损毁那张唱片?

在电影中,《海上钢琴师》的主角——1900,这位弗吉尼亚号邮轮上无师自通的天才钢琴家的故事,均来自他的挚友、小号手麦克斯的叙述。而触发这段“叙述”的关键物品是一张破旧的唱片。这张唱片,录下了1900最为动情也最为动人的即兴创作,照理说应是被珍藏的宝贝,却被他亲手损毁、丢弃,直到乐器行老板偶然得到并修补之后,才得以“重见天日”。

再观1900的演奏,指向的从不是获取,而是给予。从他第一次与麦克斯见面,突发妙想用音乐来“治疗”麦克斯的晕船便可看出,这个人深知音乐的巨大“功效”,而他愿意通过演奏为人们带去愉悦和安抚,不求回报。假如是为了生存和名利,他大可穿着华服、只在富丽堂皇的宴会厅,为富人演奏。可他也去拥挤且散发着气味的二等、三等舱,用手下流淌出的琴声,慰藉那些陋室里的心灵。

更重要的是,演奏音乐是1900观察他人、与他人互动的独特方式。他告诉麦克斯,每个人都是一段独一无二的旋律,或严肃,或轻松,或别扭,或坦然。他不会将指尖流淌的音乐,固化为一种知识产权。他所做的,更像是把不同人的状态和模样,以音乐的方式“翻译”出来。因此,当那个女孩恰巧在他录音时出现,激发他演奏出那段独一无二的旋律,他毫不犹豫地认为,这张唱片连同其中的情愫,都应该属于那女孩。可惜,终究是错过。

也许,这张唱片在他人眼中,是一张通向幸福生活的高额支票,但在1900眼中,它只是内向者未能送出的一封情书。把珍视的情感大批量复制并且拿去贩卖?这显然不是1900所愿。“撕碎情书”,将痛苦埋于心底,这着实更像他的所为。

为什么宁死不下船?

相比于为什么损毁唱片,可能更多人疑惑的焦点在于,1900为什么不下船?

有一种声音认为,1900其实已经下了船。因为他和麦克斯在现实中是同一人的两个不同面向,影片的结局就是意味着:属于往昔的理想主义,已随船沉没;直面现实、艰难适应当下的“新我”,独自步入城市夜色。

笔者并不认同这样的理解,因为麦克斯早已是个接受了社会规训的“正常人”,而1900还是个天真的“野蛮人”。“正常人”看到前辈大佬登门挑衅,首先感到的是紧张和害怕,继而希望赢得比赛一鸣惊人。这是社会竞争教给人们的胜负心。而“野蛮人”全无这般复杂卑微的心理活动。他只是单纯地弹奏他认为好听的曲子,为动人的旋律而流泪,然后,用音乐自身的力量将大佬“碾压”。

再者,麦克斯和1900对岸上生活的认知截然不同。通过麦克斯与1900的对话可以知道,他脑海中的美好生活那么具体生动:买一栋房子,娶一个妻子,生几个孩子,周末和朋友一起吃晚餐……从这点来看,麦克斯和电影中那些乘坐邮轮离开故土、奔向纽约寻求美国梦的人一样,城市才是他寄寓理想、追逐幸福的场所。大海和邮轮,只是过渡和中转的地方。而1900自出生起就被遗弃在船上,没有名字、没有身份、没有根,大海的波涛汹涌才是他熟悉的节奏,邮轮的漂泊不定已成为他的“家园”。岸上林立的高楼和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街道,是否代表着更美好的未来?人们孜孜以求的财富与声名,是否会给生命注入更高的价值?未曾被陆地接纳过的身为旁观者的他,对此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对他而言,纽约也好,新奥尔良也好,站在船上看去,都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影子,甚至连人的表情也看不清。

与其说麦克斯和1900是同一个人的两面或者两个不同阶段,不如说他们代表着人在面对时代变革时的两种态度。1900之所以不下船,是因为他知道一旦选择上岸,思想便也要上岸。换言之,就是要接受社会对人的规训,做出痛苦的妥协,从此和别人一样走上奔跑的赛道。

这是一个不愿意参加比赛的人。可笔者并不认为这是懦弱的表现。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一过。事实上,1900非常清楚自己的价值是什么、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要做什么,并且始终如一地坚持着。他在漂泊的船上演奏自由的音乐,在歌舞升平的和平年代如此,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如此,直到生命终结。“在有限的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宁愿一生孤独,也不愿随波逐流。”于是,在影片的尾声,他那么优雅而坚定地,选择与自己栖身的邮轮一起灰飞烟灭。原来,幼年时作为邮轮锅炉工的养父为他在船上安置的那个摇篮,不断地摇摇晃晃,早已盛下了他所有的理想与热爱,乃至整个人生。

时代的巨轮,从不会为某个理想与热爱、某段人生作片刻停歇。而《海上钢琴师》这个从海上开始、又在海上终结的故事里,主人公1900的短暂人生,恰似一面不染尘埃的理想之镜,持久映照着不同年代中的人来人往。(萑 苇)

《海上钢琴师》为什么结局男主宁愿和废船一起炸死也不愿意回陆地呢?

《海上钢琴师》是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

该片于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该片改编自亚利桑德罗·巴里克文学剧本《1900:独白》,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

至于为什么结局男主宁愿和废船一起也不愿意回陆地,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他从小就在船上长大,不舍得离开那个地方。(很多人都能想到,虽然直白,但是也很实在)这是表明原因。

第二,船对他而言就像是水,鱼离不开水,人也离不开空气。我们出生在陆地,每天都跑跑跳跳,对于我们而言,陆地就是我们的家,如果某天把我们放到水上、海里生活,就算我们能适应,我们也绝对不会愿意。(这是表明原因的深化,对他而已,船就是他的陆地,他已经完全依赖在船上了,船就是他的寄托)

第三,他在船上遇见了他一生唯一的一次爱情。可以说这次爱情是成全了他的人生,更可以说是这次爱情让他更不愿离开这艘船。对于他来说,爱情是一瞬间降临的事情,但是他爱的人下了船,离开了他灵魂寄托的地方,所以他认定了这是命运,就像他出生就在这船上一样,他接受了这个命运,更坚定了他留着船上的决心。(有时候遇见并不代表要去拥有,有时候离别也不一定代表将会失去,对于他而言,所有的人生风景都只是命运的安排,他只需要看风景就足矣。这是内心原因一)

第四,钢琴。他离不开钢琴,钢琴对于他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伙伴,而钢琴是在船上的,他习惯了钢琴在船上发出的声音,他喜欢一拨又一拨的人来听他的钢琴,他习惯了也享受着这种生活,如上面所说,就是看着命运安排他的生活。(这是内心原因二)

第五,他不愿意面对离开大海的生活。剧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细节,坐在钢琴上,船只摇晃,钢琴在地板上滑行,他犹如陆地一样弹着钢琴,而另外一个人却感觉到明显的摇晃,为什么要安排这个剧情呢?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他完全熟悉了这个地方,完全认可了这艘船作为他的家,一生的家。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陆地对于他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就像刚刚上船的人,经不住船的摇晃一样,而他却泰然自若。他如果来到陆地上,也会像上船的人一样经不起陆地的平稳。船上的人一拨又一拨地来来去去,他习惯了这种生活,他经受不起陆地上所有人都聚在一起的生活。就像爱情一样,忽来忽走,他适应,如果一直在一起,他一定会不适应,所以也呼应了他不会和他爱的人下船。

所以,人生就是一场戏,这部剧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每个人,每件事,每个场景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道风景,一段音起,一段音落,一段音来,一段音走。我们需要的是泰然的心,需要的是宁静的气息,需要的是用音乐这样高雅的心态去面对世上的所有一切。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我们只需要静静地看着,享受我们所爱、所选择的,直到终老。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内容自动采集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

留言反馈   Baidu   神马   Sogou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4· 八戒影院